2025年4月18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收取高额费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称美方此举“损人害己”,不仅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损害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无法实现振兴美国造船业的目标。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公告,此次收费将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180天后开始,按船只净吨位或集装箱计费,每航次收费50美元至120美元,随后逐年增加费用。此外,若船队中包含中国建造的船舶,无论其实际国籍,均需支付额外费用。这一政策预计迫使全球43%的停靠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调整航线,短期内可能造成港口拥堵和供应链延迟。
中方认为,美国的这一措施不仅无助于解决美国造船业的困境,反而会进一步推高与美国相关的航运成本,削弱美国商品的全球竞争力,同时损害美国港口、码头运营商和工人等多方利益。美国国内的反对声音也日益增多,包括零售商、港口运营商和农民等群体均表示担忧,认为这将导致运费上涨、出口限制和失业问题。
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中国已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例如,中国海关总署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84%的关税,并鼓励企业通过人民币结算以规避美元体系的潜在风险。同时,中国航运企业正加速向墨西哥、加拿大和韩国等邻近港口转移,以减少对美国港口的依赖。
中方强调,美国此举不仅违背了多边贸易规则,也严重损害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公平性。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国际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避免采取任何进一步损害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措施。中方表示,将密切关注美方的后续动向,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美国此举还引发了国际航运业的强烈反应。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国际巨头均表示,该政策将迫使他们调整航线,可能对全球航运格局造成深远影响。美国西海岸的83%集装箱船将受到直接冲击,短期内可能面临港口拥堵和供应链延迟的问题。
中方指出,美国的这一政策不仅无法解决其自身经济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全球贸易摩擦和经济不确定性。中方呼吁美方重新审视其政策,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