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迎来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甚至出现地表温度超过70℃的“热爆炸”现象。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连续多日打破单日最热纪录的极端高温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通报,自7月上旬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覆盖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0℃,如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其中上海徐家汇气象站记录到150年来的最高气温。此外,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高温日数已达5至6天,部分地区甚至超过历史同期极值。
在此次高温天气中,多地出现了令人震惊的极端情况。例如,新疆吐鲁番地区6月11日最高气温达到48.5℃,刷新了当地历史记录。而在武汉,有市民因高温中暑事件频发,甚至出现鸽子中暑死亡的罕见案例。与此同时,多地道路因热胀冷缩爆裂,电动车在高温下发生自燃事故,给市民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专家指出,此次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有关。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我国多地进入“烧烤模式”,而全球范围内,极端高温天气也屡屡刷新历史记录。例如,2024年7月21日和22日,全球平均气温连续两天打破单日最热纪录,分别达到17.09℃和17.15℃,比1940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高出0.01℃。
高温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对农业、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影响。在农业生产方面,持续高温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影响作物生长,甚至引发病虫害。在能源供应方面,用电需求激增,空调等电器使用率大幅上升,给电网带来巨大压力。此外,高温还增加了热射病、中暑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户外劳动者需加强防护措施。
面对极端高温天气,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例如,多地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部分城市发放绿豆汤、防暑药品等物资,保障市民健康。同时,电力部门加强调度,确保供电稳定,防止因用电高峰引发停电事故。
然而,专家指出,极端高温天气已成为常态,尤其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高温热浪事件将更加频繁、强度更大。因此,公众应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确保社会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我国多地仍处于高温天气中,未来几天高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达到40℃以上。气象部门提醒,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共同应对这场“热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