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主页>健康生活>行业热点>
今年蚊子不是变少了只是热“懒”了,疾控专家揭秘“蚊子变懒”的真相
2025-07-19 08:0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今年夏天,不少市民反映,蚊子似乎比往年少了,甚至有人调侃“蚊子被热死了”。然而,北京市疾控中心、湖南省疾控中心等权威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蚊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密度有所上升。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有“蚊子变少了”的错觉呢?答案是——蚊子“变懒”了。

  蚊子的活动与气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蚊子在20℃—35℃之间最为活跃,而当温度超过这个范围时,它们的活动力会显著下降。今年夏季,多地气温持续偏高,尤其是北京、长沙等地,蚊虫监测点数据显示,蚊虫密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高温使得蚊子在白天活动减少,叮咬频率降低,从而让人产生“蚊子变少了”的错觉。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全市设立了241个蚊虫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今年蚊虫密度不降反升。尽管如此,由于高温天气下人们外出活动的时间也减少了,因此实际被蚊子叮咬的机会也相应减少。这种“蚊子变懒”的现象,不仅在北京,也在湖南、广西等地得到了验证。

  除了高温,降水偏少也是导致蚊子“变懒”的原因之一。蚊子喜欢在积水环境中繁殖,而今年多地降水较少,导致适合蚊虫繁殖的水体减少,进一步限制了蚊虫的活动范围。不过,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蚊虫的活跃度也会随之恢复,市民仍需警惕蚊虫带来的健康风险。

  对于市民来说,虽然蚊子“变懒”了,但防蚊工作不能松懈。疾控专家建议,市民应采取科学的防蚊措施,如使用纱窗、纱门、蚊帐等物理屏障,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时段(如黄昏和黎明)长时间待在户外,必要时可使用驱蚊产品。此外,家庭中应注意水体管理,定期清理积水,防止蚊虫滋生。

  值得注意的是,蚊虫不仅是令人讨厌的“小虫子”,它们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如登革热、疟疾等。因此,即使蚊子“变懒”,也不能掉以轻心。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应保持对蚊虫危害的警惕,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更要注意个人防护。

  综上所述,今年蚊子“变懒”并非数量减少,而是因为高温限制了它们的活动。市民在享受“无蚊”夏日的同时,也应做好科学防蚊工作,确保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