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主页>科技频道>前沿科技>
无人机技术在俄乌冲突中快速迭代,战场格局迎来“透明化”革命
2025-07-28 07:10 来源:中网资讯科技

  在俄乌冲突持续两年多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改变战场态势的关键因素。从最初的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到如今的光纤无人机、自杀式穿越机(FPV)以及远程巡飞弹,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的应用已从侦察、监视逐步演变为攻击、电子战和远程打击的主力装备。这场冲突不仅加速了无人机技术的迭代,也促使全球军事理论和作战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冲突初期,双方主要使用的是消费级无人机,如四旋翼无人机,用于侦察和炮火校正。这些无人机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甚至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然而,随着战况的升级,军方开始对这些民用无人机进行军事化改造,使其具备投掷榴弹、迫击炮弹甚至反坦克火箭弹的能力。例如,乌克兰军队曾使用消费级无人机向俄军遗弃的T-90M主战坦克投掷炸弹,引发殉爆。而俄罗斯则利用“海鹰”系列无人侦察机和土耳其提供的TB-2“旗手”察打一体无人机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

  随着冲突的深入,双方开始大量使用自杀式穿越机(FPV),这种无人机速度快、机动性强,能够携带反坦克火箭弹,对坦克薄弱部位进行精准打击。乌军曾用FPV无人机成功摧毁俄军装甲车,而俄军也迅速跟进,使用FPV无人机反击乌军阵地。这种“无人机大战”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流战法,甚至有分析认为,无人机可能在未来取代传统火炮,成为陆军的主要打击力量。

  与此同时,光纤无人机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和作战效能。光纤无人机通过光脉冲传输图像和指令,相比无线电通信更稳定、保密性更高。这种技术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成为双方争夺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工具。例如,在库尔斯克州的战斗中,俄军曾因无人机信号被干扰而未能有效打击乌军目标,随后增加光纤无人机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光纤无人机的普及不仅改变了地面作战方式,也为城市战和地下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除了FPV和光纤无人机,远程自杀式无人机也成为战场上的新宠。乌克兰军队使用UJ-22、改装后的图-22等无人机,航程超过600公里,能够对俄罗斯境内的军事设施、炼油厂、机场等关键目标进行远程打击。2023年8月,乌军曾成功袭击俄罗斯普斯科夫市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造成多架飞机受损。而俄罗斯则使用“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航程超过1500公里,战斗部重约50公斤,具备较强的精确打击能力。这种远程打击能力的提升,使得无人机在战略层面的作用愈发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技术的快速迭代不仅体现在硬件上,也体现在软件和网络通信方面。美国“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乌克兰军队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支持无人机操控和情报传输。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曾因拒绝激活“星链”信号,导致乌克兰未能成功拦截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行动。这一事件凸显了太空技术与无人机作战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未来战争中的“天基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战术层面,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由于无人机可以实时传输战场画面,使得“透明战场”成为现实。士兵们即使在夜间也难以隐藏,传统的侦察和巡逻几乎消失,步兵不得不以小规模小组行动,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此外,AI技术的引入也使得无人机能够更高效地分析战场数据,提高目标识别和打击精度。然而,AI的误判风险也不容忽视,可能会导致虚假信号的产生,影响战场判断。

  尽管无人机技术在俄乌冲突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高端无人机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例如,俄军的“猎户座”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数量极少,对战局影响有限。而美国“死神”、“全球鹰”等高端无人机在战场上并未大规模使用,显示出双方在高端无人机领域的差距。因此,未来各国在发展无人机技术时,应注重均衡发展,既要提升高端无人机的性能,也要加强中低端无人机的生产和普及,以应对高强度、高烈度的战争需求。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022年2月6日签署法令,拟在乌武装部队成立无人作战系统部队,目标是实现无人机年产量达100万架。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对无人机作战能力的重视,也预示着未来战争中无人作战系统的独立化和专业化将成为趋势。与此同时,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成员国的目标是向乌克兰提供100万架无人机,以增强其作战能力。这些动向表明,无人机不仅是俄乌冲突中的关键武器,也将成为未来全球军事力量竞争的重要领域。

  无人机技术在俄乌冲突中的快速迭代,不仅改变了战场的面貌,也对军事理论、作战方式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消费级无人机到光纤无人机,从FPV到远程巡飞弹,无人机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为战争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未来,随着AI、5G、量子通信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人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重塑现代战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