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主页>综合资讯>热点话题>
6名学生参观企业意外溺亡 同学发声 内蒙古矿业公司安全漏洞惊全国
2025-07-24 08:59 来源:综合

  2025年7月23日,一场本应深化专业认知的企业参观演变为骇人悲剧。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6名大三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实习期间,因浮选车间格栅板突然脱落,集体坠入深逾3米乃至十余米的浮选槽中。槽内充斥高密度矿浆与化学药剂,混合体黏稠如泥石流,遇险者瞬间丧失行动能力。同行的1名教师虽获救但负伤六名年轻生命却永逝于漆黑浆液。

  涉事浮选槽的真实深度至今存疑。企业宣称约3米但现场学生证言垂直高度达"十几米"且矿浆密度远超水体,人体坠入即快速沉陷。更令人愤慨的是,呼伦贝尔市政府初步调查显示企业对槽体尺寸无明确记录,关键安全数据空白暴露管理混乱。浮选工艺本属高危作业,槽体周边竟无防坠网、应急抓手等基础防护,格栅板安装年限及承重标准亦未公示。

  遇难学生同窗透露,悲剧早有预警。参观当日师生数量远超厂方员工,多人目击学生群体密集站立于格栅区域时,板材已出现异常形变。浮选槽作为有限空间,企业既未设置风险警示标识,亦未配备持证救生员——安全生产法明文规定的高危作业监护要求在此形同虚设。安全员未受专业溺水救援培训,更无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致使事故发生后现场陷入混乱,错失黄金救援时间。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崩塌式失效触目惊心。调查报告直指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五宗罪":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事发时责任人竟告假离岗;未建立有限空间风险辨识机制;未制定溺水抢救规程;未开展淹溺事故模拟演练;甚至未对参观动线进行安全评估。所谓"2024年零事故"宣传在血的事实前沦为讽刺注脚。

  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群体悲愤交加。匿名受访者哽咽控诉:"浮选槽就是死亡陷阱!矿浆黏度让人像陷入混凝土,三秒内便无法呼吸。"更揭示实践课程安全审查流于形式——校方未核实企业安全资质,实习协议缺失防护责任条款。部分学生曾向导师反映车间老旧设备隐患,却被告知"遵守现场指挥即可"。

  舆情发酵之际,责任方回应苍白无力。中国黄金集团声明承认"深刻哀悼"并启动善后,但对格栅板检修记录、安全员资质等核心质疑避而不谈。东北大学承诺配合调查,却未说明何以将学生送入无应急预案的作业区。内蒙古应急管理厅已介入勘察,但参照同类事故调查周期,完整报告或需数月公众问责陷入焦灼等待。

  冶矿行业安全标准陈旧痼疾因此引爆。现行《选矿厂安全规程》未强制规定浮选槽参观防护细则,学生实习未被明确列为高风险场景。多所高校矿业类专业教师联名呼吁:教育部应建立校企实习安全认证白名单,高危区域必须配备电子围栏与自动报警装置。当科技进步使无人巡检成为常态,何以仍需鲜活生命亲涉险境?

  截至7月24日晚间,六名学生遗体尚未移交家属。赔偿方案陷入拉锯战,企业意图参照普通工伤标准处理,家属则主张按重大责任事故追责。法律界指出若查实安全投入不足,企业负责人或涉重大责任事故罪——每延迟一天公布真相,都在灼烧公众对安全生产的信任基石。这场以教育之名发生的惨剧,终将成为检验法治决心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