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实地检查指导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筹备工作时强调,要“理直气壮讲清楚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的历史”,并要求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这些历史,让观众一目了然。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新时代下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心。
黄强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办好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讲好吉林的历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增强公众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也为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渤海国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古代政权,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渤海国服饰文化是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记载显示,渤海国首领高模翰的步骑万余人皆髡发左衽,其服饰以左衽窄袖短袍为主,与肃慎、挹娄、勿吉等民族的服饰一脉相承。这种服饰文化的延续性,不仅反映了渤海国与周边民族的密切联系,也展现了中华文明在东北地区的深厚根基。
近年来,吉林省在弘扬渤海国历史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的建设,便是其中的典范。这座唐式建筑风格的古镇,以唐代渤海国历史为背景,重现了大唐风貌,成为当地文旅的新地标。夜晚灯光璀璨,古韵扑面,游客可漫步其中,感受历史气息。古镇内设有“古驿道”、“盛唐望楼”等景点,游客可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任务,深入了解渤海国历史。此外,双线主题史诗演绎不间断,包括“开国史诗”和“爱情传奇”,展现渤海国历史与文化魅力。
敦化市作为渤海国历史的重要篇章,其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这里有许多古代的城址、墓葬、石刻等文化遗产,如渤海古墓群、石刻群等,这些都是研究渤海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敦化市还传承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这些文化传承也是渤海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敦化市不仅见证了渤海国的繁荣与衰落,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在学术研究方面,渤海国的历史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1980年10月,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水公社发现了一个渤海国贞孝公主的墓葬。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墓志,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块完整的渤海国石刻文字。该墓志提供了研究渤海国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渤海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渤海国历史的传播与理解。例如,有剧本从不同侧面艺术地反映了渤海国与中原大唐的争斗、交融、和谐及发展的历史进程,成功塑造了大祚荣、大武艺、大门艺等人物形象。这些作品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渤海国的历史面貌,也使人们对渤海国的认识更加清晰和立体。
黄强的讲话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他强调,要深化吉林地方史、边疆史研究阐释,挖掘历史故事,厘清历史脉络,还原历史真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推动吉林省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的讲话,不仅为吉林省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范围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理直气壮讲渤海国历史”,我们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