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演员王星因被诱骗至缅甸电诈园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女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求助视频后,多方联动成功将其救回,但类似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与此同时,另一名内地模特杨泽琪也遭遇相同骗局,其父亲紧急赴泰寻子,揭露了缅北电诈产业链的残酷真相。
事件始末:从泰国到缅甸的“高薪陷阱”
1月3日,王星在泰国湄索县失联,后被证实遭诱骗至缅甸电诈园区。据其女友描述,王星通过微信群收到“高薪演戏”邀约,未核实便前往泰国,最终被控制并押送至缅甸边境。泰国警方初步调查确认其为人口贩运受害者,而王星本人在公务机上自述称,园区内“剃头发、联打字、被迫培训”。
女友的“教科书式求救”
王星女友在失联后迅速报警并联系中国驻泰使领馆,同时通过微博发布求助视频,引发明星、网友及媒体关注。她强调“带不动,根本带不动”,并透露王星曾被泰国警方扣留以询问情况。这一行动被称为“黄金72小时”,最终促成中缅泰三方合作,王星于1月7日获救并返回中国。
缅东电诈园区的“军阀割据”
王星失联前的定位显示,其最后出现在泰国湄索县,而该地正是缅东电诈园区的“猪仔终点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缅东至少有数万人被困在类似园区,由克伦军等武装势力控制,几乎无法被政府干预。王星在园区被关押于50人以上的建筑,身体状况堪忧,但最终因女友的舆论压力获救。
杨泽琪事件:相似遭遇的警示
与王星同期,内地模特杨泽琪于2024年12月20日从北京飞抵曼谷后失联,其父亲在元旦假期后紧急赴泰寻子。警方确认杨泽琪同样被诱骗至缅甸,且其控制人曾通过微信切断与女友的联系。这一事件再次印证了电诈产业链的系统性,也暴露出地方治理的漏洞。
电诈产业链的深层问题
王星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邯郸招商乌龙事件曾引发对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反思。如今,电诈园区的“四大家族”虽已覆灭,但缅东、柬埔寨等地的新型园区仍在滋生。诈骗分子利用虚拟号码、跨境合作等手段,将“高薪诱骗”包装成“合法工作”,诱骗模特、大学生等年轻群体。
国际反诈合作与社会呼吁
王星获救后,他接受泰媒采访时表示,泰国的安全让他安心,不再愿返回缅甸。然而,仍有大量受害者被困。专家呼吁加强国际反诈协作,同时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避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骗局。
警惕“温柔陷阱”
王星与杨泽琪的遭遇揭示了电诈产业链的残酷与复杂。从“高薪演戏”到“剃头练打字”,从泰国到缅甸,每一步都暗藏杀机。唯有通过法律、技术与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斩断这一黑色链条,保护更多无辜者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