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主页>综合资讯>社会万象>国内>
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3645例,多地病例激增,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2025-07-25 01:4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截至2025年7月24日,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均为轻症病例。该疫情主要集中在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三水区和高明区,其中顺德区病例数最多,达3317例,占全市病例总数的90%以上。这一数字表明,基孔肯雅热在佛山已形成局部聚集性传播,对市民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该病毒最早于2025年5月在顺德区乐从镇腾冲社区发现境外输入病例,并迅速引发本地传播。随着疫情的发展,佛山市已向全市征集卫生黑点和蚊虫孳生隐患线索,市民可通过12345热线或“佛山12345”小程序进行举报。这一举措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蚊虫防控,切断病毒传播链。

  从症状来看,基孔肯雅热的典型表现包括突发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患者体温可迅速升至39℃甚至40℃以上,持续数日至一周,随后可能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尤其是手腕、膝盖、脚踝等小关节,严重时甚至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此外,超过半数的患者在退烧后会出现皮疹,通常伴有瘙痒。尽管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但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更为剧烈且持久,而登革热则更易引发出血或休克。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和疫苗,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烧、止痛、抗炎等措施。专家建议,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东南亚、非洲、印度等疫区旅行史的人员,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同时,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包括清除积水、安装纱窗、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等。

  在疫情防控方面,佛山市已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此次疫情。例如,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等五区卫健局已更新数据,截至7月23日晚,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195例。此外,澳门也报告了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均有佛山旅居史。这表明,该病毒不仅在佛山本地传播,还可能通过人员流动扩散至其他地区。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佛山市已启动大规模消杀行动,重点针对居民区、公园、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进行蚊虫清理。同时,医院也加强了防护措施,如在病床上加装蚊帐,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受蚊虫叮咬。此外,广东疾控中心也发布了详细的防控指南,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合格驱蚊产品、避免高峰时段外出等。

  值得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并非地方病,而是随着气候变化和国际旅行的增加而迅速扩散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地区报告了该病疫情,我国也多次出现进口病例。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边境防控同样重要。对于近期从疫区返回的人员,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尽管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但通过科学防控和公众参与,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佛山市已公开征集蚊患线索,鼓励市民积极举报身边的卫生隐患。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公众健康的高度重视,也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基孔肯雅热疫情在佛山已造成较大影响,但通过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有望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市民应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共同守护健康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