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伊斯梅尔·巴加埃首次公开承认,该国主要核设施在美国空袭中遭受"严重破坏"。这一表态终结了此前伊朗关于"损失轻微"的说法,标志着中东核危机进入新阶段。
此次破坏源于6月21日美军发动的精准打击。据军事观察报告,美军动用B-2隐形轰炸机向福尔多、纳坦兹及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投掷14枚GBU-57钻地弹,穿透数十米岩层直击地下核设施。卫星图像显示福尔多核设施入口严重坍塌,铀浓缩车间结构损毁明显。
国际原子能机构紧急报告证实,袭击造成局部放射性物质泄漏。尽管伊朗邻国未检测到辐射异常,但纳坦兹基地内部出现钚元素外泄,技术人员已启动紧急封堵作业。该机构警告,若次生灾害引发连锁反应,可能污染地下水源并危及周边农业区。
面对重创,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穆罕默德·伊斯拉米宣称"重启计划已就绪"。法新社获取的机密文件显示,伊朗在冲突爆发前已将部分浓缩铀转移至未知地点,最高领袖顾问更暗示"库存足以维持核计划推进"。 但美国防情报局评估指出,纳坦兹的IR-6离心机组70%遭摧毁,铀浓缩能力倒退三年以上。
戏剧性转折出现在外交领域。特朗普25日单方面宣布"美伊下周重启谈判",暗示可能放宽石油制裁。分析认为此举实为施压组合拳——中情局同日发布"核设施已摧毁"的结论性报告,迫使伊朗在谈判桌前让步。 德黑兰则指责白宫"外交欺诈",谴责美国一面空袭核设施,一面假意和谈。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此次行动称为"历史性胜利"。以军作战报告详述其瘫痪伊朗西部防空网后,协同美军打击了12处核与导弹基地。军事专家指出,沙赫拉燃料库的摧毁切断了伊朗导弹部队能源命脉,而设拉子生产基地的破坏更使导弹产能骤降40%。
更深远的影响正在发酵。波斯湾航运保险费率24小时内暴涨300%,多国启动撤侨预案。2012年《阿亚图拉的核赌注》研究报告被重新关注,该文献预警核设施遇袭将导致"数万人受辐射病折磨",而伊朗医疗系统仅能收治不足千例重症患者。 联合国安理会已紧急磋商,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扩大监测范围。
这场核设施攻防战折射出中东战略格局剧变。伊朗改口承认受损被视作"韧性外交"的体现,但其核计划实质性受挫已成定局。随着美伊谈判窗口意外开启,新一轮核博弈的筹码已从离心机转向了谈判桌,而福尔多核设施冒出的放射性烟尘,仍在中东上空投下漫长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