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聚餐饮酒引发的死亡案件作出一审民事判决。一名27岁的男子朱某丙在与堂哥等11人聚餐饮酒后因急性酒精中毒和呼吸衰竭不幸去世。其家属随后将当天的聚餐参与者诉至法院,要求赔偿77万余元。然而,法院最终认定,虽然部分被告未尽到照护义务,但其行为并非导致朱某丙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仅判决其中3人承担次要责任,共计赔偿19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为,朱某丙的死亡主要由其本人过量饮酒引起,属于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尽管堂哥朱某等3人未能充分履行照护义务,但他们的过错程度有限,不足以构成主要责任。因此,法院依据各方过错大小,判决熊某等8人不构成侵权,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聚餐饮酒中同饮者的法律责任问题。近年来,类似案件屡见不鲜,饮酒过量导致悲剧的事件屡屡发生。法院提醒公众,在聚餐过程中应适度饮酒,并关注同饮者的身体状况,避免因劝酒或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的判决结果与此前其他类似案件有所不同。例如,在宁波市海曙区的一起案件中,10名同饮者因未尽到劝阻和照顾义务,最终被判承担10%的责任,共赔偿17万元。而在福建泉州的一起案件中,法院则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本案的判决再次凸显了法律对聚餐饮酒行为的规范作用。法官指出,饮酒者应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同时同饮者也需在必要时提供帮助。然而,法律并不鼓励无节制劝酒或忽视他人健康的行为。对于此类案件,法院通常会综合考量各方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一判决不仅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公众敲响了警钟:在享受聚会乐趣的同时,更需注重安全与责任。未来,随着社会对饮酒文化的理性审视,人们或许会更加重视健康饮酒和相互关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