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4月18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了约1万页与1968年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机密文件。这是继同年3月约翰·肯尼迪遇刺案8万页档案解密后,美国政府又一次对历史悬案的关键信息披露。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在声明中称,此举旨在“让姗姗来迟的真相重见天日”,但公众的期待与质疑声交织,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政治暗战轮廓逐渐清晰。
罗伯特·肯尼迪遇刺案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扑朔迷离的政治谋杀之一。1968年6月6日,刚赢得加州民主党总统初选的他,在洛杉矶大使酒店遭遇枪击身亡。官方认定凶手为巴勒斯坦移民西尔汉·西尔汉,称其因政治立场行凶。然而,目击者证词、弹道分析及医学报告均显示存在矛盾:多名证人指认现场出现“穿格子裙的女子”与另一名可疑男子;尸检证实致命伤来自背后1英寸的射击,而西尔汉的枪口距离超过1英尺;现场弹孔数量远超西尔汉手枪的8发容量,暗示至少存在第二名枪手。
此次解密的推动力源于特朗普政府的行政令。2025年1月27日,特朗普签署命令要求全面解密肯尼迪兄弟及马丁·路德·金遇刺案档案,称“公众有权知晓真相”。此举被解读为政治博弈:一方面,特朗普支持者小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者之子)曾助其争取摇摆票,作为回报,特朗普承诺推进解密;另一方面,去年7月一名枪手袭击特朗普前,曾搜索肯尼迪案细节,事件关联性引发联想。
新公布文件揭示了联邦机构在案件中的复杂角色。FBI新发现的2400份记录显示,中情局(CIA)曾对罗伯特·肯尼迪展开秘密监控。小罗伯特·肯尼迪长期指控CIA为幕后黑手,认为父亲之死与其反对越战升级的立场有关。文件还证实,CIA与凶手西尔汉存在间接关联——其心理医生威廉·约瑟夫·布莱恩曾参与军方“MKUltra”精神控制项目,而西尔汉被捕后多次声称“不记得行凶过程”,疑似被催眠操控。
国际势力的介入更添迷雾。部分档案显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在案发前曾向美国传递预警信息,暗示罗伯特的反战主张威胁中东盟友利益;苏联克格勃则通过古巴线人掌握刺杀风险,但未及时通报美方。这些记录佐证了学界长期猜测:肯尼迪家族悲剧背后,是冷战格局下多方势力的利益绞杀。
然而,解密并未平息争议。遇刺者家属批评政府“选择性披露”,例如关键证人桑迪·塞拉诺的证词仍被涂黑,她曾目击两名男子在枪响后高喊“我们杀了他”并逃离;洛杉矶警方被指销毁弹道报告,且拒绝公开酒店厨房的监控录像。历史学家杰斐逊·莫利指出:“FBI如今配合解密,恰恰反衬当年系统性掩盖的恶劣。”
肯尼迪家族的命运与政治阴谋论深度绑定。从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到罗伯特1968年殒命,再到弟弟爱德华·肯尼迪1969年卷入“查帕奎迪克丑闻”,这个政治世家接连遭遇打击。档案显示,胡佛领导的FBI长期监视肯尼迪家族,甚至与黑手党头目马塞洛保持联络。罗伯特生前致力彻查兄长遇刺案,其司法部下属曾揭露CIA策划暗杀卡斯特罗的“猫鼬计划”,触及情报机构核心机密。
尽管特朗普宣称“终结历史谎言”,但现实远非如此。3月公布的约翰·肯尼迪案档案已引发新疑问——1123份文件中,涉及枪手奥斯瓦尔德与CIA特工乔治·德·莫伦希尔德的会面记录被大量删节;4月的罗伯特案解密虽披露CIA监控,却未直接证明其策划刺杀。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评:“真相仍在黑暗的迷宫中徘徊,权力与秘密的共谋从未退场。”
57年过去,罗伯特·肯尼迪的墓碑上仍刻着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诗句:“在睡梦中,痛苦的记忆会滴落心头。”这场迟来的解密,或许终难穿透所有历史的迷雾,但它至少证明:当权者试图尘封的,永远是人类对正义最执着的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