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北京颐和园东堤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振奋的事件。当天上午10时左右,一名游客不慎将手机掉入昆明湖中,而工作人员仅用3分钟便成功将其捞回。这一高效且精准的救援行动,得益于颐和园自主设计的可视化打捞设备,也再次彰显了颐和园在服务游客方面的科技实力与人文关怀。
据悉,这款被称为“打捞神器”的设备由颐和园工作人员吴宗政设计,采用高清水下探头、双爪夹具和LED补光系统,能够实时观测水下状况并精准定位目标物品。在此次事件中,设备迅速锁定了手机位置,并通过双爪夹具将其成功捞出。整个过程仅耗时3分钟,让在场的游客纷纷拍手称赞,感叹科技的力量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此前,游客不慎落水物品的打捞工作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例如,去年夏天湖南游客毕女士不慎将存有父母遗照的手机掉入昆明湖,工作人员不得不使用竹竿、抄网等传统工具,耗时2个多小时才将其捞回。而此次事件中,新设备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时间,也避免了因长时间打捞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颐和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设备的研发初衷是为了解决游客落水物品打捞效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自投入使用以来,该设备已成功帮助游客找回手机、戒指、皮包等物品50余次,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这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体现了颐和园对游客需求的高度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的设计兼顾了高效定位、操作便捷和安全环保三大特点。其高清水下探头可以清晰捕捉水下画面,LED补光系统则确保光线充足,而双爪夹具则能精准抓取目标物品。此外,设备操作简便,工作人员无需深入水中即可完成打捞工作,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颐和园作为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景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然而,由于昆明湖面积广阔且水深较深,游客不慎落水物品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颐和园近年来不断探索科技与传统服务的结合。从二维码古树导览到智能语音导游APP,再到如今的可视化打捞设备,颐和园始终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游客体验。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景区应急处置能力的关注。专家指出,景区应加强应急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反应、高效处理。颐和园此次成功运用“打捞神器”不仅为游客挽回了经济损失,也为其他景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颐和园的创新之举再次证明了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未来,颐和园将继续探索更多智能化服务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同时,景区也将持续关注游客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景区服务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