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主页>财经资讯>消费资讯>
老人欲用20万现金买购物卡被拦下,老人疑遭诈骗,警方及时介入揭穿骗局
2025-07-06 07:31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6月27日清晨,浦东新区某超市内,一位老人紧紧攥着装满20万元现金的蓝色手提袋,执意全部用于购买购物卡。这一异常举动立即引起超市工作人员的警觉。老人神色紧张,虽坚称购卡是为“送人”,却无法合理解释具体缘由。当民警询问“家人是否知情”时,老人笃定地表示知晓。然而,当民警联系老伴儿核实后,得到的回答却是“完全不知情”。

  面对重重疑点,民警果断将老人带回派出所深入沟通。真相在耐心询问下终于浮出水面:原来,老人此前接到自称“抖音客服”的诈骗电话,被诱导添加微信并下载了一款涉诈APP。假客服以“购物退货”“刷单高额返利”为诱饵,诱骗老人购买巨额购物卡邮寄至指定地址。当民警试图查看该APP时,发现软件已无法打开。

  警方提示:凡自称电商、物流、银行等平台客服,以“退货理赔”“账户异常”“刷单返利”等为由,要求您下载不明APP、点击陌生链接或进行大额转账、购买购物卡的,均为诈骗!

  在另一则新闻中,一位80多岁的王阿姨在养生会所消费,欲充值20万元被民警拦下。银行工作人员在她取出22万元存款后,察觉异常,立即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发现老人神色异常,而陪同取钱的女子早已悄然离开。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人都走掉了,你说陪你一块取钱,警察还没到她就跑,有这样的人吗?我觉得这种人真的是有问题的,你不要相信。”

  类似事件屡见不鲜。2024年2月,一位大爷在超市结账时与售货员发生争执,他用现金支付20元,但售货员要求他通过某种方式支付,大爷表示不愿意。双方陷入僵局,大爷甚至威胁要投诉售货员,认为这是在搞诈骗。视频反映了老年人在面对新型支付方式时的困惑和不满。

  2025年3月25日,城市广场商超内,一名中年男子试图购买大量购物卡,引起反诈宣传人员的注意。经过询问,男子承认自己正在遭遇网络诈骗,试图通过购买购物卡进行洗钱。警方及时介入,成功阻止了这一行为。

  2025年2月26日,江苏镇江一派出所接到预警指令,称徐某疑似正遭遇电诈。民警在超市找到徐某,他当时正与朋友联系,准备再借20万继续购买购物卡。经调查,徐某被陌生人诱导购买充值卡,并要求转账。警方及时制止,避免了经济损失。

  这些案例反映出,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且往往以看似“合理”的理由诱骗受害者。警方提醒公众,尤其是老年人,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不轻易下载不明软件或点击陌生链接。同时,家庭成员应多关注老人的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干预。

  在另一则新闻中,一位85岁的老妇人向银行取了20万元现金,打算转给一个“大人物”。银行工作人员担心老人被骗,报警求助。民警到场后,老人回避了关键信息,只说收款人是“大人物”。最终,银行将钱给了老人,民警陪同老人到另一家银行存入,并联系了老人的儿子,希望他能关心母亲以免被骗。

  警方提醒,老年人在面对大额资金操作时,应保持清醒头脑,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陷入诈骗陷阱。同时,家庭成员应多与老人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共同防范诈骗风险。

  老年人是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他们往往因信息闭塞、警惕性不高而容易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警方和社区应加强反诈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同时家庭成员也应多关心老人,共同守护他们的财产安全。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诈骗行为的发生,让老年人安心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