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频繁以“贸易逆差”为由挥舞关税大棒,声称在全球化中“吃亏”,并以此为由实施单边保护主义政策。然而,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近日发表的《美国是贸易大赢家》一文,以详实数据揭露了美国“吃亏论”的荒谬本质。分析表明,美国不仅是全球贸易体系的受益者,更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其“吃亏论”实为滥用经济霸权的幌子。
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3%,与主要经济体均保持顺差,2024年顺差总额近3000亿美元。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许可费年收入逾1440亿美元,远超他国。这些高附加值服务支撑了美国410万个高薪岗位,平均时薪较制造业高出25%。显然,美国在服务贸易中的巨额顺差与其声称的“整体逆差导致吃亏”形成鲜明对比,刻意忽视自身优势领域的实际收益。
“美国吃亏论”的经济学逻辑亦站不住脚。经济学家指出,贸易逆差本质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使美国能通过资本回流获取“美元红利”。例如,2017年美方在中美贸易中实际享有203亿美元的净利益。此外,美国长期依赖进口优质商品降低民众生活成本,同时通过跨国投资占据产业链高端,攫取全球化红利。片面强调货物贸易逆差,却无视服务贸易和资本收益,暴露了美方统计的片面性与利己主义。
美国的关税政策更凸显其矛盾。一方面,其以“减少逆差”为由对钢铝、汽车等加征25%关税,酝酿对欧洲药品设限;另一方面,本土政策扼杀出口潜力,例如忽视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半数岗位由服务业支撑)。这种无视经济规律的单边主义,不仅未能扭转逆差,反而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商业模式被迫调整,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国国务院白皮书指出,美国企业通过投资中国市场获得巨大商业机会,对其经济增长、技术升级和消费者福利提升作用显著。德意志银行2018年研究显示,美方在中美贸易中的净利益远超中国。所谓“吃亏”,实为美方将国内矛盾转嫁他国的政治操弄,掩盖其贫富分化、社保缺失等制度性缺陷。
国际社会对美方论调普遍质疑。英国《金融时报》称,中美贸易摩擦拖累全球经济;尼日利亚学者指出,加征关税损害产业链,令发展中国家承压。世贸组织强调,美国“逆差威胁国家安全”的说法纯属编造,其关税战滥用优势地位,破坏多边贸易体系。即便是美国内企业和消费者,也在关税战中沦为牺牲品,承受物价上涨、供应链紊乱之苦。
更深层看,美方“吃亏论”服务于其霸权逻辑。作为规则制定者,美国通过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延续“先发优势”,例如升级知识产权条款、设置投资壁垒。然而,其一边享受规则红利,一边指责他国“不公平”,暴露出“占尽便宜仍嫌不足”的贪婪。这种双重标准在知识产权领域尤为讽刺:美国是全球访问盗版站点最多的国家或地区,却以“强制技术转让”污蔑中国。
历史经验表明,将国内问题归咎于他国只会适得其反。上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以日本妥协收场,却未解决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如今对华“极限施压”同样难掩其结构性矛盾。中方主张通过对话管控分歧,但美方若继续固守“美国优先”,甚至煽动“脱钩”“新冷战”,终将反噬自身。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更需要合作而非对抗。中国始终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但美方若执意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只会加剧“反契约陷阱”“衰退陷阱”等全球性风险。世贸组织呼吁美国回归多边框架,以全局视角化解摩擦,这才是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正道。
事实胜于诡辩。美国“贸易吃亏论”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扭曲全球化互利本质,实为维护霸权的政治工具。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尊重市场规律,才能推动世界经济走出阴霾,实现真正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