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式生效,这一政策的实施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根据白宫声明,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的“基准最低关税”,并针对与美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征收更高关税,这些措施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对等关税”的核心是让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实现关税税率的对等。例如,如果美国对某国商品征收15%的关税,那么该国也将被要求对美国商品征收同等税率的关税。此外,美国还特别针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更高的关税税率,例如欧盟的对等关税达20%,日本为24%,而中国则被额外加征了34%的关税。
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这一政策来平衡贸易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此举可能适得其反。首先,加征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加剧通胀压力。例如,美国民众需要为进口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企业则可能因供应链成本上升而面临利润缩水的风险。其次,这一政策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分裂,削弱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与此同时,多国已宣布将采取反制措施应对美国的“对等关税”。例如,欧盟计划对美国进口汽车征收额外关税,而中国也宣布将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以回应美国的政策。这种相互报复的态势不仅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对等关税”政策并未涵盖所有商品类别。例如,钢铝、汽车及零部件等商品被排除在此次征税范围之外,而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则继续享受零关税待遇。这一选择性征税引发了外界对美国政策灵活性的质疑,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在政策实施后,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一些经济学家警告称,此举将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投资者则开始担忧全球贸易环境的恶化可能对资产市场造成冲击。
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对等关税”政策重塑全球贸易规则,但其实际效果仍充满不确定性。未来,各国是否会继续采取报复性措施,以及这一政策是否能真正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仍需观察。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政策的实施无疑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