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中国香港股市在开盘后遭遇重创,恒生指数大幅下跌,科技股集体跳水,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多家科技巨头股价跌幅超过10%。市场情绪低迷,投资者对全球科技股前景的担忧加剧,导致港股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腾讯控股开盘即跌破关键支撑位,股价一度跌至250港元以下,跌幅达到10.5%,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港元。作为恒生科技指数的权重股,腾讯的大幅下跌对整个指数造成了显著影响,恒生科技指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创下近期新低。
阿里巴巴同样表现不佳,其股价盘中跌幅超过10%,市值缩水至不足万亿港元。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近期受到监管政策的持续压力,加之其在电商领域的竞争加剧,导致投资者对其未来增长前景持谨慎态度。
小米集团的股价也遭遇重挫,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市值缩水至约300亿美元。尽管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表现强劲,但其在印度市场的业务受封禁影响,以及整体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对其短期表现持悲观态度。
此次港股暴跌不仅受到科技股自身基本面的影响,还与全球市场情绪的波动密切相关。美国近期发布的经济政策和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全球科技股的担忧。此外,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出也对港股市场形成了压力,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波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港股暴跌也引发了投资者对“科技股泡沫”的讨论。过去几年,由于科技股的高估值和强劲增长,许多投资者对其抱有极高预期,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科技股的高估值是否可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尽管港股市场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压力,但部分分析师认为,这可能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抄底的机会。恒生科技指数自2024年以来已连续下跌,当前估值已接近历史低位,部分机构认为,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步恢复,科技股的反弹机会将逐渐显现。
目前,港股市场仍在震荡中,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对于科技股而言,未来能否走出低谷,将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