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报道

主页>财经资讯>财经纵横>国内报道>
超50家银行宣布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优化服务与风险管理成为关键
2025-04-06 16:14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调整。多家银行宣布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截至2025年4月,已有超过50家银行宣布暂停或调整无卡存取款服务,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中小银行。这些银行的调整主要出于优化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加强风险管理的考虑。

  一、无卡存取款业务的局限性与风险隐患

  无卡存取款业务自推出以来,旨在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但其实际使用频率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部分无卡存取款方式难以准确识别取款人身份,这不仅增加了银行监控洗钱活动的难度,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诈骗工具。此外,ATM设备的维护成本高昂,而使用率却逐年下降,银行因此面临较大的运营压力。

  二、多家银行密集调整业务模式

  从2024年开始,多家银行陆续宣布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例如,工商银行于2024年4月17日起暂停了手机银行的无卡取现功能;交通银行则于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了个人手机银行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也相继宣布停止相关服务。这些调整不仅限于国有大行,中小银行如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等也在密集跟进。

  三、客户体验与安全性的平衡

  尽管无卡存取款业务为客户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但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业内人士指出,无卡存取款业务天然存在身份验证不准确的风险,且操作流程繁琐,用户体验较差。因此,银行在调整业务时更加注重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平衡。例如,交通银行在停止预约取款的同时,保留了扫码取款功能,客户仍可通过ATM机扫码完成取款。

  四、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务转型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银行通过优化现有服务模式,减少对低效业务的依赖,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升客户体验和加强风险管理上。例如,部分银行正在升级ATM机功能,推出更高效的自助服务,并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客户身份验证的准确性。

  五、未来趋势:降本增效与风险防控并重

  业内专家预计,未来更多银行将跟进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一方面,银行希望通过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加强风险防控是银行调整业务的核心目标。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并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六、客户应对策略:灵活选择替代方式

  对于普通客户而言,银行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意味着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服务模式。客户可以通过携带银行卡至ATM机办理有卡取款、使用手机银行扫码取款或前往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此外,部分银行还提供了刷脸取款等新型服务方式,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七、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在此次业务调整中,监管机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业务调整需以客户为中心,同时确保金融安全与稳定。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银行业务的调整将更加注重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兼顾客户体验和市场需求。

  八、总结: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是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通过优化服务模式和加强风险管理,银行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更好地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银行业将继续探索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