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女子扶老人反被诬陷”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甘肃的周女士在小区遛狗时发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摔倒在沟里,她主动上前施救并呼喊家属。然而,老人家属却诬陷周女士的狗将老人扑进沟里,要求其承担责任。周女士报警自证清白,警方调查后未对其处罚,但老人家属仍坚持诬陷,拒绝承认错误,甚至在沟通过程中对周女士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
事件发生后,周女士为自证清白四处奔走,暴瘦22斤,患上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健康问题。经过近两个月的维权,周女士于7月29日才收到一封“阴阳怪气”的道歉信。信中称是周女士“苦苦哀求”,结尾还写着“后期家父一切后果与周女士无关”。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扶不扶”问题的广泛讨论。许多网友表示,此类事件频发,不仅让好心人寒心,也对社会信任造成冲击。法律上,“谁主张谁举证”是基本原则,但现实中,好心人往往需要自证清白,耗时耗力,甚至面临健康和心理压力。
有观点认为,应加强法律保护施救者的权益,完善相关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有观点认为,应通过沟通、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周女士的经历反映了当前社会中“扶不扶”困境的现实,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危难时,既要勇敢伸出援手,也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