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一次远海对抗演练中,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成功执行了夜间起降任务,并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通过歼-15舰载机的挂弹起飞和空中缠斗,成功驱离了逼近的外军飞机。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中国航母编队的实战能力,也标志着中国在舰载机全天候作战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此次任务发生在2025年6月19日,当时辽宁舰正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远海训练。面对外军飞机的抵近侦察,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迅速做出反应,歼-15战斗机在夜幕下成功起飞,并在高空与外军飞机展开激烈缠斗。从8000米高度一直战斗至2000米,最终成功将外军飞机驱离。这一过程被央视《砺剑》栏目详细记录,并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歼-15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主力舰载战斗机,其夜间起降能力一直是航母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8年,歼-15就实现了首次夜间起降,当时在辽宁舰甲板上,飞行员完全依靠甲板人员和起降系统的引导,成功完成了起降作业。此后,歼-15的夜间作战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国航母编队的核心力量之一。
在此次任务中,歼-15不仅展现了出色的夜间作战能力,还克服了恶劣天气带来的挑战。2024年9月,歼-15曾在大雨中冒险起飞,成功驱离外军飞机并安全着舰。飞行员表示,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天气条件,他们都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完成任务。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正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鲜明特质。
此次歼-15深夜起飞驱离外军机的行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军事演练,更是对中国航母编队整体作战能力的全面检验。从夜间起降、挂弹起飞,到高空缠斗、安全着舰,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高水平训练和实战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务还涉及了多款新型舰载机的亮相,包括歼-35等新型战机,显示出中国航母编队正在向更高层次的综合战斗力迈进。未来,随着更多新型舰载机的加入,中国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歼-15深夜起飞驱离外军机的事件,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更是中国航母编队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行动不仅提升了我国海军的国际形象,也为未来海上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