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甘肃天水28岁的白女士因节育环下移伴阴道流血,前往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常规取环手术。她未曾料到,这场本应简单的门诊手术,竟因操作不当导致子宫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最终被鉴定为十级伤残。术后她腹部留下长达十余厘米的疤痕,身心遭受重创,至今仍在等待司法判决结果。
据白女士回忆,手术由一名进修医生操作。术中因剧烈疼痛被迫中止,随后她出现恶心、晕厥等症状,医院紧急实施子宫修补术及腹腔镜探查术抢救。术后诊断显示,手术器械穿透子宫壁造成穿孔,引发严重腹腔感染。"原本只是个小手术,差点连命都没了",白女士向记者展示腹部疤痕时仍心有余悸。
关键争议点在于手术资质与操作规范。院方事后承认,手术存在"操作不审慎、欠规范"问题,并对患者表示歉意。医疗鉴定报告明确指出,术者未能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如既往剖宫产史或子宫位置异常),操作过程粗暴且未尽到注意义务。这并非孤例——2023年3月某县妇幼保健院同类手术同样因操作不当导致子宫合并空肠穿孔,法院最终判决医院承担85%赔偿责任。
法律文件显示,2024年12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认定医院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今年6月,白女士伤情经法定程序评定为十级伤残。医学专家指出,取环手术虽常见,但绝经后妇女或特殊体质者易发生宫颈粘连,操作需格外谨慎。中某案例显示,医生在操作困难时未及时停止手术,最终导致子宫合并直肠穿孔,法院判罚医院赔偿11万余元。
面对近两年的维权拉锯战,白女士坦言身心俱疲。医疗费自付、劳动能力下降及精神创伤使其家庭陷入困境。2025年7月2日,院方代表张赟公开致歉,承诺配合司法程序,但具体赔偿方案仍待法院裁决。目前该案已进入诉讼程序,成为观察医疗机构进修医生管理制度漏洞的典型样本。
类似教训早有先兆。专业报告显示,取环术致脏器穿孔的医疗纠纷多与风险告知不足、应急准备欠缺相关。强调:"医务人员对绝经后取环难度预估不足,强行操作极易引发穿孔"。而白女士作为年轻患者仍遭遇严重事故,暴露出基层医院手术规范化执行的深层隐患。
截至发稿,全国已有十余起同类手术致残案例获法院支持赔偿,金额多在10万至16万元间。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强制要求医疗机构对低年资医生实施高风险手术时执行上级医师监台制度。白女士的代理律师表示,此案判决将对规范基层妇科手术产生标杆意义,目前正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主张后续治疗费及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