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瞭望

主页>综合资讯>社会瞭望>
研究发现有的人天生擅长熬夜:基因决定的“夜猫子”优势与挑战
2025-04-19 09:07 来源:综合

  近年来,关于熬夜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不同人群在睡眠习惯上的差异。一些人天生擅长熬夜,他们不仅能够在夜晚保持高效工作和学习,还能在第二天精力充沛。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被部分人视为一种“天赋”。那么,这种“天生熬夜者”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优势和潜在风险又有哪些?

  根据浙江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擅长熬夜的人可能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这项研究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数据,对近3万名参与者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那些习惯晚睡的人在推理、反应速度以及前瞻性记忆等认知测试中表现更为出色。例如,夜猫子型个体往往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更加迅速且准确,这可能与他们的生物钟调节能力有关。

  然而,熬夜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松应对。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包括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以及情绪波动等问题。此外,睡眠不足还可能引发内分泌失调,导致肥胖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因此,尽管部分人天生适合熬夜,但是否选择这种作息方式仍需谨慎权衡。

  基因在决定睡眠习惯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一些人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如DEC2和ADRB1基因),使他们天生只需要较少的睡眠时间即可保持活力。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发现,携带DEC2基因突变的人平均每天只需睡4-5小时,而其他人则需要8小时以上的睡眠才能保持正常状态。这种基因差异使得部分人天生成为“短睡眠者”,他们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睡眠时间完成任务,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尽管如此,专家提醒,即使基因决定了某些人的睡眠模式,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效仿。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的欧琼医生指出,规律的作息时间仍然是保证健康的关键。她建议,如果家族成员天生晚睡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适当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但如果熬夜导致身体不适,则应尽量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熬夜习惯并非完全由基因决定。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状态也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现代年轻人因学业压力、工作需求以及娱乐活动而选择熬夜的比例较高。此外,一些人将熬夜视为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甚至将其视为一种“报复性”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长期来看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那些天生擅长熬夜的人群来说,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物钟和精力分配尤为重要。专家建议,即使睡眠时间较短,也应确保高质量的睡眠,并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放松技巧来维持身体状态。此外,建立清晰的生活与工作界限,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也有助于减少熬夜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部分人天生擅长熬夜并可能因此获得认知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合这种作息方式。无论是天生的“夜猫子”还是被迫熬夜的人群,都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作息习惯,以确保身心健康。未来的研究或许能进一步揭示基因与睡眠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改善人类睡眠质量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