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主页>综合资讯>媒体评论>
美国被曝要去深海非法挖稀土:单边行动破坏海洋治理,被指“违反国际法”
2025-04-16 08:46 来源:综合

  2025年4月16日,美国政府被曝正秘密推进一项绕过联合国框架的深海采矿计划,意图通过单边行动开采太平洋海底稀土及多金属结核资源,以应对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物项的出口管制。这一激进行动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被认为是将地缘竞争凌驾于全球海洋生态保护之上的危险尝试。

  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行政命令,允许美国矿业公司依据1980年《深海底硬矿物资源法》,直接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申请采矿许可,而非通过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加拿大金属公司(TMC)已率先提交申请,目标锁定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该区域海底富含镍、钴、锰及微量稀土,对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及军工产业至关重要。

  中国外交部4月14日严正声明,强调深海资源是“人类共同遗产”,任何开发必须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ISA框架。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90%,而美国80%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此次中国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触动了美国供应链的脆弱神经。美国试图通过深海采矿打破这一困局,但其单边行动被指“既违反国际法,又暴露资源自主的战略焦虑”。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秘书长警告,美国的行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破坏国际社会数十年建立的海洋治理体系。ISA自1994年成立以来,因环保争议与利益分歧始终未能敲定深海采矿法规,而美国作为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长期缺席相关国际谈判,却利用法律漏洞加速资源掠夺。环保组织强烈抗议称,深海采矿将破坏生物栖息地、释放有毒沉积物,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技术层面,深海采矿面临巨大挑战。美国既缺乏成熟的深海开采技术,又因将稀土加工设施外包给中国而受制于产业链短板。即便成功开采,矿石仍需运至中国提炼,经济成本与时间周期远超预期。此外,美国军方评估显示,深海采矿船易受攻击,可能引发国际海域的安全冲突。

  分析指出,美国此举是“海洋+陆地”资源争夺战略的一环。特朗普此前已动用《国防生产法》加速本土铀、铜等矿产开采,并试图通过“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拉拢盟友构建资源联盟,矛头直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地位。然而,这种单边主义遭到新西兰等国的抵制,后者呼吁实施深海采矿禁令直至环保标准完善。

  历史上,美国早在1945年便宣称对公海大陆架资源拥有管辖权,1984年更向财团颁发勘探执照,如今行动是其海洋霸权逻辑的延续。但当前国际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与环保力量形成合力,美国若执意推进,或将面临法律诉讼、经济制裁甚至外交孤立。

  中国的反制与全球环保声浪共同构成对美国的双重压力。联合国环境署将非法采矿列为“环境犯罪”,而中国通过稀土管制展现的资源话语权,迫使美国在“资源安全”与“国际规则”间做出选择。这场博弈不仅关乎矿产供应链,更将重塑未来海洋治理与全球权力格局。

  截至发稿,ISA正协调成员国紧急磋商,拟对美国相关企业实施制裁。太平洋岛国、欧盟及拉美国家亦酝酿联合声明,反对任何国家破坏“人类共同遗产”原则。这场深海资源争夺战,正在演变为单边主义与多边秩序的终极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