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动态

主页>综合资讯>法制>法制动态>
警惕直播间“坑老”陷阱:央视曝光直播间坑老套路
2025-04-08 17:15 来源:综合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普及,越来越多老年人沉迷于网络购物,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现象,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杀”和虚假宣传手段,诱导老年人消费甚至陷入债务泥潭。央视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揭露了直播间“坑老”套路的种种乱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些直播间通过“苦情戏”和“亲情牌”吸引老年人注意。例如,主播们编造家庭矛盾、疾病治疗等情节,利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推销所谓的“神药”或保健品,而这些产品往往只是普通食品或假冒伪劣商品。例如,有老年人花费数千元购买了所谓的“特效药”,却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甚至健康受损。

  直播间还利用“捡漏”和“升值”等话术,诱骗老年人购买高价古董、字画等商品。这些商品往往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但主播承诺几个月后可以以高价回收,甚至增值成倍。然而,这些所谓的“收藏品”大多是伪造的,老年人不仅损失了大量资金,还可能背负高额债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直播间通过频繁更换账号和资金分散的方式,规避监管和用户举报。例如,主播们会开设多个新账号或引流至微信群,使得资金流向复杂,家属难以追回损失。同时,这些直播间还通过删除直播回放、伪造交易记录等方式,进一步规避责任。

  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陷阱,专家指出,直播间存在诸多违法行为,如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例如,有主播通过伪造“专家带货”、“实地验收”等虚假场景,骗取老年人信任,进而推销高价商品。此外,一些直播间还通过“剧本杀”形式,利用老年人的情感弱点,编造苦情故事,诱导他们购买高价商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增设“诱导性消费欺诈”专章,并简化举报流程,加强老年人防诈教育。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直播平台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主播行为,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和监管手段仍不足以完全遏制“坑老”现象。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引导。例如,子女应多陪伴老人,了解他们的网络消费习惯,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劝阻。同时,老年人自身也应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上的高额回报承诺,避免贪图小便宜而落入陷阱。

  直播间“坑老”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亟需各方共同努力,从法律、监管和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守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能够安心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