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主页>健康生活>行业热点>
最新高温风险预警出炉 四类人注意,应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2025-07-16 14:18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随着夏季的深入,全国多地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最新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预计7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及内蒙古西部、新疆等地高温健康风险较高,发布黄色预警。此次预警不仅关注气温本身,更强调了高温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特定人群的潜在威胁。

  高温天气下,老人、孕妇、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户外作业人员等四类人群需特别注意。这些人群由于身体调节能力较弱或工作环境特殊,更容易在高温中出现中暑、热射病等严重健康问题。专家提醒,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降温、早送医”。因此,公众应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可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在高温天气下,室内环境的降温同样重要。建议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同时,应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高温还可能引发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需注意防晒和保湿。

  从历史数据来看,高温对健康的危害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23年,国家疾控局就已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明确指出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包括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快递员等)。这些人群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因此更应加强防护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可能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例如,2025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曾发布全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部分地区温度将达到45℃,甚至更高。这种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威胁生命安全,还可能影响交通、电力供应和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公众安全度过高温期。

  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防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的联合预警为公众提供了科学指导,但最终的落实仍需依靠个人的自觉与行动。四类重点人群应特别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平安度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