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主页>财经资讯>消费资讯>
博主吃出胃炎被怼娇弱就不要探店 平台回应引争议:食用不在工作范畴
2025-03-14 11:27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2025年3月6日,南京美食博主小林(化名)参加某第三方平台组织的探店活动,在品尝鸭血粉丝汤及汤包后,次日凌晨突发呕吐、腹泻,经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异常升高。其丈夫食用打包的剩余食物后也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小林认为店家食品存在质量问题,但维权过程中却遭遇平台与商家的双重推诿,引发舆论关注。

  小林称,就诊后她向平台提出索赔医药费、误工费及打车费共计1023.65元。然而,平台对接人员回应称“探店食物仅供拍摄,食用不在工作范畴”,更指责其“肠胃娇弱就不要接单”,随后将她踢出合作群聊。商家则质疑小林“恶意差评”,并称其行为涉嫌敲诈勒索。这一态度令小林感到愤怒与无助,她表示:“普通人维权太难了!”

  面对争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但未发现涉事商家在生产环节存在违法行为。法律界人士指出,事件关键在于探店合同是否约定试吃义务,以及小林病症与商家食物的因果关系能否被证实。目前,小林已通过12345热线投诉,并考虑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

  此次事件折射出探店行业的乱象。早在2021年,就有报道揭露部分博主“收钱就夸、不给钱就黑”的现象,甚至有博主以“雪柜味”“发酸”等模糊差评施压商家。小林案例中,平台将“试吃”排除在职责外的说辞,更暴露行业规范缺失。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呼吁,应明确探店活动的权责边界,避免博主与商家合谋损害公众信任。

  医学专家分析,急性胃炎常由不洁或刺激性食物诱发,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等。研究显示,80%受访者在食用不良食物后出现急性胃炎,且致病风险是正常食物的近12倍。小林夫妇的同步发病虽无法直接归因商家,但医学数据佐证了食物质量与胃炎的显著关联。

  舆论场中,网友对平台态度表示愤慨。有评论指出:“若食物仅作拍摄道具,为何不提前告知博主禁食?”更多人质疑平台逃避责任,并担忧此类事件会助长商家与博主“形式化合作”,损害消费者利益。目前,小林称涉事方未有任何慰问,仅以“踢群”处理,加剧了公众对行业冷漠的批评。

  截至3月14日,小林身体已好转,但心理仍难以释怀。她表示将坚持维权,并呼吁完善探店行业监管。南京市消协提醒,消费者若遇类似情况,应第一时间就医并保留证据,必要时申请食品检测。此次事件或将成为规范“探店经济”的契机,推动行业从流量至上转向真实性与责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