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魏玉坤、韩佳诺)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赵成峰在新华社9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说,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看,我国投资都有相当大的潜力空间。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分领域看,虽然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放缓,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加快,4.3%的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今年以来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赵成峰说,这些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投资从总量上保持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正在持续显现。不过,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增多,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
赵成峰介绍,今年国家已安排政府投资资金规模约6万亿元,包括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3.12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主要在今年使用的2023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等。同时,今年10月底,各1000亿元的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也已提前下达地方。上述这些政府投资资金均已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并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实施。
展望未来,赵成峰认为,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
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赵成峰说,一方面,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生活等绿色转型领域投资空间广阔。另一方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投资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基础设施领域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需要补齐。
做强做大数字经济,迫切需要适度超前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赵成峰看来,近年来,我国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联网、补网、强链仍有很大空间;长江、海河等流域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国水利设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未来一段时间水利投资仍需保持较大力度和强度。
三是社会民生方面具有广阔投资空间。
赵成峰认为,作为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投资需求巨大。据测算,未来5年,我国在这些领域约有4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此外,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口集中流入城市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亟待补齐。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推进,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也是下一步我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质效并重,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工具,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赵成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