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资讯

主页>财经资讯>投资理财>理财资讯>
鑫融基金融研究院: 你怎么看?金融开放的大招频现
2019-11-05 18:24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2019年9月30日,国务院公布第720号令:《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并于即日起执行。

  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优化外汇管理、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12条措施。

  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大幕就此揭起!

  有人为此鼓舞,有人为此担忧!

  鉴别其味,品味其醇,须从头说起。

  、我国金融开放的历史回眸

  1、银行而无金融的漫长历史

  可能读者会对这个标题很难认同,银行就是干金融的,怎能会有银行而无金融呢?

  对此,我们的理解是:金融是对金融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的产业形态。判断有无金融和金融业水平的依据不是有没有银行,而是有无金融市场,也就是金融资源能否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进行配置。

  这样,问题就非常简单明了了。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各种资源,当然也包括金融资源,都是由中央政府实行刚性的“一体化”配置。最早的“中农工建”四大行的存贷款,均由政府说了算。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其他金融中介也开始发展,我国才开始有了金融的“嫩芽”。尽管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快速铺开,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管控模式,市场能够配置的金融资源少之又少。

  2、WTO的拐点:面向国内市场的金融

  经过长达15年的努力,终于在2001年12月,中国“复关”成功,再次成为WTO的成员。按照承诺,我国的金融必须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与开放。

  WTO是条“鲶鱼”!它不仅仅激活了外贸市场,也激活了内需市场。外贸和内需共同“倒逼”我国的银行业去面向市场,形成了银行作用于市场、市场引导着银行的国内“景观”。

  越来越多的专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证券机构、基金、信托、小贷、保理、融资租赁、担保等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

  但是,在这“一夜春风百花开”的大潮中,初次下海的我国金融机构显然“稚嫩”:“钱荒”、“债荒”和“股市断崖”时有发生。

  中国的金融不仅仅需要国内市场的锤炼,更需要国际市场的考验。打开大门,迎接更多的“鲶鱼”已经是时不我待。

  3、当前新起点:面向世界市场的金融

  数一数新修订的重磅法律条例,就知金融开放的步伐有多大:

  9月30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开始执行,大大放宽了外资机构的准入门槛和持股比例!

  10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赋予银行和外贸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企业外汇资金使用的便利化程度!

  明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施行,外商投资的保护力度空前。

  ……

  连续推出的金融开放“大招”,显示出我国的金融业态将迅速走向多元化!

  二、金融全方位开放的内在根据

  当前金融的全方位开放,是我国应对国内外经济剧变的主动反应。

  1、金融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的产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形成缺一不可的“链条”,并以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为前置条件。移动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发展。

  各国金融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催化剂,金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为敏感的神经。

  2、中国金融业的崛起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央行数据显示:

  我国金融业总资产3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268万亿,规模居全球第一;

  债券、股票、保险市场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外汇储备余额3.1万亿美元,多年位列全球第一;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前20强。

  3、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世界需要中国。在经济上:中国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是欧共体的3.5倍。它拥有世界第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在政治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促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推动多极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需要世界。2018年我国人均GDP世界排名仅67位,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仅位居第28。我们虽大不强,必须借助世界的资源、技术和市场。

  4、融入世界的关键:金融互动

  金融是血液,流动是活力。中国与世界的共融共生,离不开金融的相互交融,拆除国内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之间的屏障,实现金融资源的共享才能融入全球金融的大循环当中。

  5、以抢抓机遇来应对挑战

  当中国的金融站在世界金融的舞台上进行实力演练的时候,它面对的是72亿的人口和西欧市场、北美市场、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其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这对我们来说,充满着难以想象的机遇,并存的是莫测难辨的危机。以逃避来避险,或以抢抓机遇,促进发展来迎接挑战,是一个关键的方法论的选择。

  开放才是强国路,发展才是硬道理。

  、谨慎建言与乐观预判

  我国金融开放的“大招”在快速落地,预计在短期内,国内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会有大动作。

  1、“双向开放”是重点

  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资本的“引进来”,与中资金融机构的“走出去”都是应有之义。

  第一,证券、基金、期货等外资股比限制也将会陆续取消,同时逐步缩短负面清单,减少金融开放壁垒。

  第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的先试先行。在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主要是针对不可兑换的项目进行部分可兑换、对于已基本可兑换和部分兑换的项目提高其便利化程度。

  第三,在统筹交易和汇兑方面,增加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丰富外汇交易品种;创新金融工具,为市场主体提供能够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

  第四,引导和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在海外进行合理布局,提高业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与国际同业机构合作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创新机制,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2、人民币“走出去”是桥梁

  作为金融开放的必要组成部分,人民币“走出去”为金融双向开放搭建了桥梁。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对外贸易投资优势,积极与沿线国家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构建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高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的参与度。

  另一方面,促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适度放开跨境账户融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等业务,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资产型”转变。

  3、“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是保障

  金融开放的加速,对我国的监管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要加快建立健全与开放度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为金融开放深化保驾护航。

  第二,在宏观审慎方面,扩大监管范围,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将证券业、保险业以及新出现的金融活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体系之中,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丰富工具箱,以公开、透明和市场化的方式逆周期调节顺周期的市场波动。

  第三,在微观监管方面,坚持政策跨周期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期性;明确监管的权责利,中央与地方之间、监管机构之间、监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等,统筹协调各方监管职责,更大限度地避免当前混业经营趋势下出现的监管空白。

  结束语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险;

  致力中华之崛起,金融开放是必须;

  融入国际大循环,前程似锦花满园。

  参考资料

  1、《合理安排我国金融开放顺序的要义何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管涛. 2017.9.18.

  2、《中国:当前的趋势选择与关键突破》. 沙里淘金财经观察. 2018.12.5.

  3、《叠加与涨落: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 沙里淘金财经观察. 2019.6.3.

  4、《当前需谨防游资“闹事”》. 沙里淘金财经观察. 201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