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

主页>财经资讯>基金>基金研究>
鑫融基.金融研究院:存款换股票:播种的是“财富”还是“韭菜”?
2019-08-13 17:57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为控制企业杠杆率,将有序促进社会储蓄转化为股权投资。一时间,众说纷起:

  有人说:这样一味“药方”,将有助于企业和居民个人实现“财富增长、互利共赢”。

  有人说:在当前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应避免将“社会储蓄转股权投资”演变成为更大的“圈钱工具”,从而引发“存款被收割”的惨剧。

  要厘清其中的逻辑,须从我国的储蓄率谈起。

  一、中国储蓄率是高还是低?

  1、中美储蓄率对比——不能只看统计数据

  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使得中国居民有钱可存,有蓄可储。同时,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抚育子女,赡养老人,购置住房,技能提升等等,也增大了居民储蓄的动机。由此而使得我国的储蓄率从2000年的35.6%飙升至2008年的51.8%。

  但是,随着我国逐步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80、90后”越来越“敢花钱、敢透支”的行为偏好,使得中国储蓄率到2017年下降为47%,2018年进一步下降为44.9%,但仍远远高于同时期的美国。

  美国由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便利的融资渠道,以及爱冒险的社会文化,“存钱”一直不是他们的性格。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的家庭储蓄率基本维持在7%-10%的水平;90年代中期以后,高消费、低储蓄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盛行,美国居民储蓄率都在3%至9%区间内徘徊,2005年一度触及最低点3.2%;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居民储蓄率虽缓慢上升,但依然低于10%。

  中国社会储蓄率远远高于美国。理论上讲,这就使得我国具有了降低储蓄率的巨大空间。

  2、储蓄很不均衡——超5亿人无存款

  据搜狐网6月27日消息:前不久,经济学家郎咸平发布过一组惊人数据,中国当下有5%是富人,他们的人均存款高达47万以上,而另外95%的人,平均银行存款只有2.4万。令人受惊的是,在这95%的群体中间,有40%的人银行存款为零,也就是说大约5.6亿中国人,没有银行存款。并且在这5.6亿人中间,又有92%的人,他们的收入抵不上开销,每月的收入除了交房贷和基本生活开销,奢侈的花费他们想都不敢想。

  我们依此来分析:中国财富密集在5%的人群手中,中国贫富悬殊问题愈发紧张。近年来,中国房价暴涨,很多人买房后造成月光族,每个月的收入大部分交房贷,并且这个还贷的时间长达二三十年,这导致中国许多家庭几乎没有银行存款,这部分居民实际是入不敷出,抗风险能力极其低下。

  单纯从统计数据看,中国整体的储蓄率是比较高的。假如考虑到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以及财富的集中程度,对于相当部分的中国居民来说,储蓄率并不高。这使得“存款换股票”的难度加大。

  二、高储蓄的存款:安放何处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居民来说,投资水平普遍低下,安全的投资品种较为狭窄。仅有的银行存款该安放何处呢?

  1、日益狭窄的投资渠道和日益上升的理财风险

  从公布的经济数据不难看出,中国人的储蓄率是在逐年降低的,2018年比高峰时降低了7%。这其中的另外一个推手就是:过去十年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推出,使得居民财富不断缩水,“跑赢通胀、保值增值”的投资理财,成为老百姓的普遍渴望和行为选择。

  可是,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脱虚入实”政策正全面整饬理财产品,各种理财不再承诺保本,利息收益跑不赢通货膨胀。同时,伴随全球宏观经济下行,民间借贷不断出现违约,P2P平台崩盘,上市公司造假爆雷,居民财富一次次被洗劫。“房住不炒”已上升为国策,许多地市的房产泡沫更是摇摇欲破。

  2、股权投资是未来大趋势

  伴随着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以“中国智造2025”为代表的产业升级,从长远来看,中国必定有一大批潜在的明星公司诞生。股权投资是大趋势,个人直接投资,或借助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财富成长。

  中央四部委发动“将有序促进社会储蓄转化为股权投资”的行动,正是基于这样的“利国利民”的考量。

  三、存款转股权:锋利的“双刃剑”

  任何一种“善”的行为,都是基于“善”的结果,但是也必须预见“恶”的出现。

  1、使用得当——将会播种下 “财富”

  一直以来,中国的广大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间接融资,支付固定利息。随着企业的规模增大,杠杆率不断提高,公司财务负担就会非常沉重,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再发展。如果加大股权直接融资,就可以扭转这种局面,降低企业杠杆率,减少企业负担,同时,居民作为股东,可以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中国有上千万家中小企业,如果通过股权投资找到了优秀的企业家,我们就能伴随企业家巨人一起成长,分享企业家的智慧和成果。

  居民直接参与到企业股权的投资中,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企业走上资产证券化的道路,等于装上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壮大了,迅速的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为国家创收,为企业创收,为民创造就业,投资者也实现了自我的投资价值。

  2、使用不当——将会播种丛生的“韭菜”

  相对于其他投资,股权投资是高风险的,而优秀的企业是非常稀缺的。从我国的新三板市场、主板市场都可以时常看到,公司财务造假,业绩欺骗,评级机构只顾拿钱,会计事务所成帮凶。每一个“白马”公司的爆雷,都会将数万甚至十数万的投资者活埋,血泪交加,悔恨不已。

  监管的缺位和滞后,以及“隔靴挠痒”式的惩罚力度,造成中国的资本市场恶劣的局面:圈钱者有之,滥用股东权利者有之,故意犯罪者亦有之。这样的资本市场里,股权价值如何,人人心里有杆秤。

  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制度完善,法制完善,而仅仅是为了降低企业杠杆,引导居民进行存款转股权。这无异于让全民做“风投”,最终极有可能成为等待收割的“韭菜”。

  四、完善资本市场是根本,避免再次“割韭菜”

  任何一种“善”的行为,都是基于“善”的结果,但是也必须谨防“恶”的出现。

  1、社会稳定是前提

  中国人的存款来之不易,是数代人几十年辛苦劳作和节俭的结晶。这是一笔宝贵资源,要谨慎使用,一旦用完,短期内是很难再生的。

  目前来说,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依然是压在中国居民头上的几座大山。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呈现出“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如果没有一定的存款保障,将会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2、管理好资本市场是关键

  存款也罢,股权投资也罢,都是为了财富保值增值,为了生活稳定安康。管理好资本市场是根本,让资本市场自身实现良性发展,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和吸引力,居民自然会用脚投票,将存款投向企业,购买股权做股东,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赢。

  如果将这个“本末”倒置了,或许结果真的会事与愿违!

  参考资料:

  1、《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中央四部委.2019年7月29日

  2、《美国人的储蓄率为什么跌至十年低点?》.腾讯证券.2017年11月

  3、《咱家欠了多少钱?中国居民负债率分析》.沙里淘金财经观察.2019年6月24日

  4、《叠加与涨落: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沙里淘金财经观察.2019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