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一场因“问题电芯”引发的连锁危机席卷中国充电宝市场。民航局紧急发布通知,禁止无3C认证的充电宝登机,导致120万台问题产品被拦在机场安检口。这场风波不仅牵动消费者神经,更暴露出供应链管理与安全监管的深层矛盾。
问题电芯的源头可追溯至无锡安普瑞斯有限公司。该供应商为多家品牌(包括安克创新、绿联等)提供电芯,但其产品因一致性差、易短路等问题,被曝出存在自燃风险。民航局在排查中发现,部分充电宝未标注3C认证标识,甚至内部电芯材质为劣质锂离子电池,一旦受挤压或高温,可能引发爆炸。
消费者直接受到冲击。新疆旅客小李在机场托运时,两个罗马仕充电宝被扣留,她被迫放弃近300元的“新货”,并坦言“手机不离身”的习惯被彻底打破。类似案例频发,许多旅客因无法及时更换设备,只能在机场滞留或遗弃充电宝。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问题电芯在极端环境下(如重物挤压)甚至能将电芯外壳炸飞10米远。
民航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安全防线的全面升级。新规要求所有充电宝必须取得3C认证,并明确标注额定能量,否则将被禁止携带上飞机。航站楼内,安检口工作人员正将新充电桩接入电路,为旅客提供“续航保障”,而此前的混乱场景——旅客翻找CCC标志、争执容量限制——已成为历史。
行业连锁反应迅速显现。安克创新、绿联等品牌紧急启动召回程序,但消费者维权之路却充满挑战。部分被扣留的充电宝因“无法寄快递”或“短时间内无法取回”,成为“机场难民”。此外,供应链问题进一步发酵,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中若混入劣质电芯,可能降低整车续航并威胁安全。
专家呼吁,此次事件暴露了充电宝市场监管的漏洞。尽管国家标准委已发布相关标准,但假冒伪劣产品仍屡禁不止,尤其在电商平台上,劣质电芯的“灰色地带”亟待清理。消费者需警惕“低价陷阱”,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关注产品是否标注3C认证。
未来,民航局计划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充电宝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杜绝问题电芯流入市场。同时,机场将加强安检设备升级,采用更灵敏的探测技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场由一颗电芯引发的危机,不仅重塑了消费者对充电宝的信任,也推动行业向更规范、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正如一位旅客在机场感慨的:“我们失去的是一分随意,换回的却是万里高空之上的十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