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对原产于美国和印度的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此次调查由国内产业申请启动,旨在评估进口产品对中国医用CT球管产业的影响,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权益。
根据公告,此次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包括适用于16排及以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的进口医用X射线CT球管及其适配的管芯、半成品球管和完整球管等。这些产品是CT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设备性能和医疗影像质量。调查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程序公正透明。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进口医用CT球管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情况,包括市场份额、价格波动以及技术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影响。调查将通过问卷、听证会、现场核查等方式收集证据,并在必要时采取反倾销措施以维护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
公告指出,登记参加调查的利害关系方需在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完成登记手续,并提交相关材料。调查期定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是商务部首次应国内产业申请启动的反倾销立案调查。这表明国内企业对进口产品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和竞争压力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CT球管作为核心高值耗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可能对国内产业形成一定冲击。
商务部强调,此次调查将严格遵循国际规则和国内法律程序,保障各方利益。同时,调查结果将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以促进国内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对于此次调查的影响,业内专家认为,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国内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还将推动国内CT球管自主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国产CT球管逐步切入市场,未来有望实现更大程度的进口替代。
商务部提醒所有利害关系方积极参与调查,并通过“贸易救济信息化平台”提交相关材料。如有保密需求,可提供非保密概要或保密非保密概要。
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内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随着调查的深入,相关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公平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