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

主页>商业报道>企业研究>品牌战略>
2021年度消费者喜爱品牌——如鱼得水窗帘精品,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2021-12-29 13:59 来源:中网资讯商业

  2021年家居软装市场依旧风起云涌,变化多端,作为中国窗帘行业的龙头企业,如鱼得水窗帘精品坚定地逆境修行,通过坚韧的奋发精神、踏实的努力行动赢得了市场,收获了经销商家人们的信赖,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上半年,如鱼得水窗帘精品荣获【中国3.15诚信典范品牌】和【中国家居窗帘市场用户首选满意品牌】两项重磅荣誉;下半年,董事长陈道贤荣膺【2021年度追光领袖】,如鱼得水窗帘精品喜获【2021年度消费者喜爱品牌】荣誉大奖。

  

  厚积而薄发,终端业绩增长、品牌占有率提高都绝非偶然,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之前数年的积累与扎根,所谓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如鱼得水窗帘精品精准的前瞻目光和品牌战略布局,回顾最近几年,如鱼得水窗帘精品主要做了三件重要事情,第一个是智能生产线的打造;第二个是团队的梯队建设,将整个体系融合贯通;第三个是持续的品牌建设。如鱼得水的每一步都走在行业发展的节点上,精准把握住了时代前进的脉搏。

  

率先导入窗帘智能柔性生产线,313道制作标准,执着于细节完美

  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和大数据成为新风口,中国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革寻求更高效、更节能的生产方式。作为窗帘行业标杆品牌,如鱼得水窗帘精品紧跟时代步伐,率先导入国际先进窗帘智能柔性生产线,耗费4年时间打造的智能窗帘生产线,实现了两方面的重要升级:第一是品质,全部采用西装工艺制作,313道制作标准;第二是交期,以前交期是25天左右,现在能把交期控制在15天左右。通过智能升级,消费者能够以更快的时间享受到更优质的如鱼得水窗帘。

  从一个人做一套窗帘,到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再到如今的智能柔性生产线,如鱼得水窗帘精品已经经历了三次迭代更新,后续还将持续进行数字化升级。如今,更先进更智能化的杭州钱塘新区样板工厂(65亩)也已经开始生产,实现了更大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实施双品牌协同发展战略,提升如鱼得水品牌影响力

  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装修主力军,为了迎合他们对于时尚、简约的家居软装追求,2019年,如鱼得水正式推出和当下主流消费市场更为贴近的“溢彩”品牌。为了更好地服务终端市场,如鱼得水实施双品牌协同发展战略,将如鱼得水和如鱼得水溢彩进行合并,打破原本的单一品牌专卖店形式,让消费者在原本的选购基础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和品牌想要突出重围绝非易事,双品牌协同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覆盖各个阶层消费者,也方便后期网络推广的实施,进一步扩大如鱼得水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可以节省企业的营销成本。这显示了如鱼得水窗帘精品对新消费群体的重视与把握,对经销商终端运营的一次提升和优化,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与探索。

  

  “十怕十诺”+成品试挂模式,打破窗帘行业潜规则

  通过深入实地调研,透彻地了解消费痛点,如鱼得水窗帘精品深感窗帘行业旧模式弊端重重,消费者在购买窗帘时总是有许多担忧,怕装到家里不好看、怕面料甲醛超标、还怕售后无保障……针对痛点,痛定思痛,如鱼得水下定决心打破窗帘行业潜规则,肩负起大品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于2020年5月郑重发布“客户买窗帘十怕,如鱼得水十诺”,迅速在中国窗帘市场引发巨大反响。

  与此同时,如鱼得水还推出了“成品窗帘试挂,30天不满意可退换”的试挂政策,让购买窗帘像买衣服一样简单又直观,再也不用担心装上不好看。如鱼得水窗帘精品政策一出,立刻收获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满分口碑,经销商门店成交率也因此成倍增长。未来,如鱼得水将更加聚焦窗帘品类的制作和服务,一心一意将窗帘事业做大做强。

  

打造窗帘行业新模式,量身定制社区专供抢占新市场

  当下中国社区有3.5亿家庭,这些家庭涉及到的社区服务产业形成了万亿级的消费市场,在经济的迭代升级中,社区社群经济已经被定位为“下一个消费金矿的入口”。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2021年,如鱼得水特别推出窗帘行业从未有过的全新模式——“明码实价+成品试挂+社区营销”,助力终端门店快速打开社区经济市场。

  为了更好地帮助经销商做好社区营销,如鱼得水针对社区营销量身定制了社区专供(A新成品+B新非成品特供+成品窗帘试挂30天不满意可退换+好产品见证箱),一方面可实现小店大功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根据市场反馈,如鱼得水窗帘精品的新模式优势特别突出,终端门店频频传来爆单的好消息。

  

  中国家居软装企业已经进入重要转折期,创新和升级势在必行。过去的成就是荣耀的勋章,未来如鱼得水窗帘精品还将继续洞察市场,用前瞻性的行业思考和战略布局带领全体经销商家人奋勇向前,征战家居蓝海!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由客户提供,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