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主页>商业报道>参考消息>
洛阳的“博物馆之都”建设,还在路上!
2019-11-12 11:27 来源:中网资讯商业

  李宝宗

  编者按:

  作为十三朝古都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洛阳,如何在这个国家战略中尽力担当。并通过担当,来促成洛阳的第二次腾飞呢?

  长期关注洛阳经济的鑫融基·金融研究院为此向社会各界征文。

  主题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洛阳担当。

  我们欣喜地收到河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宝宗先生的来稿:《洛阳的“博物馆之都”建设,还在路上》现在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核心提示:作者李宝宗认为需要我们牢固地树立“大博物馆”观,把洛阳城作为一个博物馆来建,不仅要着眼于数量的发展,更要着眼于内涵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不仅要把游客吸引到洛阳来,还要让他们感到有看头,想在洛阳多住几天并进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这才是我们打造“博物馆之都”的目的所在。

  洛阳,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建史,1500多年建都史;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洛阳共登记41.9万件(套),占全省总量的近1/4,居全省省辖市首位——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洛阳打造博物馆之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自1958年洛阳博物馆建立至今,全市已建成开放各类博物馆75个,其中非国有博物馆50个,占全省总数114个的44%; 2017年度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817万人次,其中,19家国有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89万人次,47家非国有博物馆共接待游客428万人次。在75家博物馆中,有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家,二级三家,三级三家;不论在博物馆数量、门类和质量方面,还是在发展速度方面,洛阳均居全省首位;已经形成了主体多元、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富有活力、互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博物馆之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2018年12月13日,洛阳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00家,全年接待观众1000万人次以上,要打造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升级版”。

  现在看来,洛阳似乎距建成博物馆之都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完全是一个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但是,除了要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新建25个博物馆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而且隐忧存在外,可能还有一个总体布局与内涵丰富以及质量提高的问题,有待思考。

  一、洛阳要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新建25个博物馆,任务艰巨且隐忧存在

  目前,除了已经规划兴建的依托曹魏大墓、曹休墓、唐代壁画墓,唐代窑址、汉函谷关遗址等几个博物馆,还要新建万里茶道博物馆、焦裕禄纪念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近现代史博物馆和杜康博物馆等10个国有博物馆外,还有15个博物馆要建;而这15个博物馆,可能是需要通过发展非国有博物馆来实现的;但自2013年《洛阳市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出台并很快就宣布终止执行后,至今尚未出台新的扶持办法。洛阳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完善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机制,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博物馆建设”,但马上就一年时间了,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会不会影响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呢,可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就有洛阳的几家非国有博物馆在谈论迁往郑州或广东佛山的事。郑州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11月21日出台的《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是目前省内扶持力度最大的一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非国有发展扶持办法(南府办〈2018〉14号)规定:凡经批准建立且藏品在5000件以上(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36件套以上,占7%),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对外开放100天以上的非国有博物馆,每年给予500万元的资金扶持。还规定:自获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年度起,按从高不重复原则,根据所评等级给予管理运营补贴,扶持标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年补贴1500万元;国家二级博物馆,每年补贴1000万元;国家三级博物馆,每年补贴800万元。

  二、洛阳需要树立“大博物馆观”,“把洛阳城作为一个博物馆”来建以丰富其内涵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家珍院长在答记者问时讲:要把司马光的两句诗“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落实到现在的“博物馆之都”建设中来,也就说,要把洛阳城作为一个博物馆来建设。我认为,这就是洛阳要树立的“大博物馆观”。

  洛阳与西安,堪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对“双子星”,但西安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把西安打造成了“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但洛阳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目前还只是“历史文化旅游城市”,而不是“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到西安的游客,不仅要看,还要住上几天,还要在那里进行多样化的消费。而来洛阳的游客,则往往上午到,下午走,除了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的门票收入,很少有一住几天进行多样化消费的。而如果像史家珍院长说的那样,我们“把洛阳城作为一个博物馆”来打造呢?譬如说,我们沿洛河两岸,依托汇洛五都之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一条集参观、住宿、餐饮、演艺、购物于一体的旅游长链呢?

  三、洛阳需要解决“有说头,没看头”这个大问题,要让游客能来能住能消费

  隋唐城洛阳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负责人雷正宇先生讲得好,我们打造“博物馆之都”,必须要解决好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却往往“有说头,没看头”这个大问题。这实际是一个博物馆发展的质量问题。

  在这方面,我觉得敦煌石窟做得就非常好。你到敦煌去,未进石窟前,先让你看一个几十分钟的电影,使你对敦煌石窟开凿、命运的历史和意义,以及精美的壁画先有一个形象的了解,从而勾起你对石窟参观的欲望,而且参观后,又加深了对石窟文物的认识。否则,如果直接进入石窟参观,就会像游客到龙门石窟参观后一样,一种“看景不如听景”的失望感觉油然而生。为什么呢?一般人不是专家,缺乏对石窟文化、艺术价值的认识嘛。

  再如,你到临潼华清池参观,晚上就可以看根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搬演的大型情景剧,看后,让你回味无穷。那么,我们洛阳能不能把武则天在洛阳登基、理政、开凿石窟、扩建白马寺等等的故事搬上舞台,让游客白天参观,晚上到剧院里去欣赏一场《神都女皇》的风采呢?

  而且,我们不仅能让游客在隋唐洛阳城各博物馆参观后欣赏一次神都女皇的风采,还能够让他们在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各博物馆参观后,同样在那里都能够欣赏到一个大型历史文化情景剧或者电影呢?

  如此,来洛阳的游客能不看在洛阳,住在洛阳,吃在洛阳,玩在洛阳,消费在洛阳吗?

  因此,我以为,洛阳的“博物馆之都”建设,离“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尚远,还在路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宝宗,男,62岁。从1980年至2010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洛阳地区教育局成人教育教研室副主任,三门峡市教育委员会成人教育科科长,三门峡职业高中校长,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河南省教育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等职。

  从2011年至今,从事博物馆管理与文博研究工作,历任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执行馆长,河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等职。

  2011年至今,独立完成12个临时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及12部彩版大纲(120页左右)的编写任务,其中的《未央大乐》,被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定为“高水平原创性展览”,有6个被新疆、河南、广西、广东的数十家省级和地市州级国有博物馆引进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独立编写的《圣殿里拾来的文明》,于2011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中国博物馆》《中华戏曲》《中原文物》《华夏文明》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16篇;为第3次修订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文物卷和戏曲卷,撰写词条四个;在《中国文物报》发表学术文章12篇,其中6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中国》全文收录。

  2017年主导发起并由中山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国戏剧出版社、学苑出版社、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等6家单位参与的“中原戏曲文物整理出版工程”于该年8月28日在郑州启动,根据6家协议,6卷本《中原戏曲文物研究》丛书,将于2021年完成出版任务。

  在任馆长和执行馆长期间,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先后获得郑州市文物局授予的“免费开放先进单位”称号,河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协会授予的“学术研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全国非国有博物馆管理运行示范馆”称号——该称号仅有26家非国有博物馆获得,占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总数的2%。